在拔除智齒後,許多人會對牙齦麻木感到困惑。根據維港口腔資深醫生的臨床經驗,這一現象多與術中神經牽拉或術後腫脹有關,約 90% 的短暫性麻木可在數月內自然恢復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市民信賴的牙科品牌,維港口腔強調,透過術前精準的 CBCT 影像評估與微創技術應用,可大幅降低神經損傷風險,並結合術後營養神經藥物指導,幫助患者加速康復。
拔智齒後出現牙齦麻木,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:
1. 神經損傷風險:下牙槽神經位於下頜骨內,負責下頜牙齒、牙齦及頰部皮膚的感覺。阻生智齒的牙根常與此神經緊密相鄰,手術中可能因器械牽拉、骨頭去骨或牙根移位直接刺激神經,導致短暫或永久性麻木。研究顯示,神經損傷發生率約1%-20%,但多數可在數月內恢復,僅0.5%-1%為永久性傷害。
2. 局部腫脹壓迫:術後創口周圍組織腫脹可能壓迫神經,引發暫時性感覺異常,通常隨腫退而緩解。
3. 麻醉藥殘留影響:局部麻醉藥未完全代謝時,可能延長麻木感,一般數小時內會自然消退。
若出現麻木,可採取以下措施:
1.觀察與就醫:輕微麻木多在1-6個月內恢復,期間可口服維生素B12等營養神經藥物。若症狀持續加劇或超過半年未改善,需盡快就醫,通過CT等檢查確認神經狀況。
2.減少刺激:術後24小時內避免刷牙漱口,48小時內冰敷減腫,避免吸吮或舔舐傷口,防止血凝塊脫落加重神經壓迫。
3.選擇經驗豐富的醫師:年輕患者(尤其35歲以下)因牙齦韌帶柔軟、骨質較鬆,神經受傷風險較低,但術者技術仍是關鍵。術前通過CBCT精確評估智齒與神經的位置關係,可大幅降低併發症發生率。
多數麻木為暫時性,但若神經嚴重撕裂或壓迫,可能導致永久性感覺異常,影響進食、口腔清潔等日常活動。因此,建議有阻生智齒者盡早處理,避免年齡增長後骨質硬化、神經保護性降低,進而增加手術風險。術前與醫師充分溝通,術後嚴格遵從護理指引,是預防併發症的核心。
總結而言,牙齦麻木是拔智齒後可能出現的正常反應,多數可恢復。可以通過維港口腔官方網站或電話:+852 69326599;+86 13266962280,提前預約,來維港口腔就診,做好術前評估與術後護理,無需過度憂慮。
推薦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