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解日日刷牙都有牙周病?維港口腔來破解口腔衛生的五大迷思
根據北京協和醫院口腔科專家指出,多數人習慣用「橫向來回刷牙」,這種方法不但無法徹底清除牙菌斑,更會導致牙齦萎縮和楔狀缺損。正確的「巴氏刷牙法」應將牙刷與牙齦呈45度角,水平顫動清潔牙頸部,每次刷牙至少3分鐘,每日兩次。若使用硬毛牙刷或用力過猛,還可能造成牙齦出血和牙根外露。
牙科研究顯示,牙刷只能清潔牙齒表面60%的區域,其餘40%的鄰接面和牙縫必須依賴牙線或水牙線。若長期忽略牙線,食物殘渣會在牙縫發酵,形成黏性的牙菌斑。這些細菌團塊12小時內就會開始鈣化,逐漸堆積成堅硬的牙結石,刺激牙齦引發炎症。香港大學牙醫學院建議,每日至少使用一次牙線,尤其餐後立即清潔效果更佳。
口腔內存在超過700種細菌,其中部分致病菌(如牙齦卟啉單胞菌)會分泌毒素破壞牙周組織。即使每天刷牙,若口腔環境偏酸(如經常飲用含糖飲料)或唾液分泌不足,這些細菌仍可能大量繁殖。此外,吸煙會改變牙齒表面結構,使尼古丁沉積形成粗糙面,進一步促進菌斑附著。
研究發現,約30%的牙周病患者具有遺傳易感性。例如,某些人體內的白細胞介素-1(IL-1)基因呈現高表達狀態,會導致牙周組織對細菌的炎症反應過度劇烈。此外,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佳時,牙周組織的抗感染能力會顯著下降,牙周袋深度可能比常人深2-3倍。
長期精神壓力會抑制免疫系統,使口腔防禦力下降;而懷孕期間雌激素升高,可能導致牙齦對細菌更敏感,出現「妊娠性齦炎」。此外,某些藥物如抗癲癇藥(苯妥英鈉)、免疫抑制劑(環孢素)等,可能引起藥物性牙齦增生,加重牙周病風險。
1. 正確潔牙三步曲:巴氏刷牙法+每日牙線+每年專業洗牙
2. 調整飲食結構: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攝入,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(如奇異果、彩椒)
3. 定期口腔檢查: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牙周探診和X光檢查,早期發現牙槽骨吸收迹象
4. 控制全身性疾病:糖尿病患者應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%以下,並積極治療胃食管反流等問題
牙周病猶如口腔裡的「慢性殺手」,僅靠日常刷牙遠遠不夠。唯有建立科學的口腔護理習慣,並結合醫療干預,才能真正守護牙周健康。正如世界衛生組織強調:「健康的牙周組織是全身健康的基礎。」
通過維港口腔官方網站或電話:+852 69326599;+86 13266962280,提前預約,獲得免費的牙齒檢查和專業咨詢,讓我們告別「刷牙萬能」的迷思,邁向全面口腔防護的新里程!
推薦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