楔狀缺損是牙齒頸部因長期機械磨損或酸性侵蝕形成的楔形凹陷,常見於橫向刷牙或胃酸反流患者。維港口腔根據臨床統計發現,此部位補牙材料脫落率較高,主要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:
牙頸部是牙釉質與牙本質的交界區,釉質層厚度僅為咬合面的1/3。楔狀缺損發生時,牙本質小管直接暴露,其表面微孔結構雖有利於粘接劑滲入,但缺乏釉質的機械鎖結作用,導致材料固位力先天不足。研究顯示,此區域的粘接強度僅為正常釉質區的60%。
玻璃離子雖能釋放氟化物防齲,但其抗折強度僅為樹脂的1/3,易因咀嚼應力發生碎裂。而樹脂材料需嚴格執行「酸蝕-粘接-分層固化」流程,臨床發現小診所常省略分層固化步驟,導致材料內部聚合不全,3年內脫落風險增加40%。
理想的楔狀缺損洞型應呈梯形或帶有倒凹,但臨床常因擔心磨傷牙髓而簡化處理。未形成有效固位形的充填體,在橫向刷牙產生的剪切力作用下,脫落幾率可達規範操作的2.7倍。
咀嚼時牙齒承受的垂直壓力可達150-200N,而楔狀缺損部位因應力集中,材料界面的微裂紋擴展速度比正常牙體快3倍。長期緊咬牙或夜磨牙患者,充填體脫落風險更高。
經常飲用碳酸飲料或胃酸反流者,充填材料邊緣易發生微滲漏,導致繼發齲壞。研究表明,此類患者補牙後1年內材料脫落率比普通人群高58%。
對於深度超過2mm的楔狀缺損,推薦採用瓷嵌體或全瓷冠修復,其邊緣密合性比直接充填高70%,10年留存率超過90%。
補牙後24小時內應避免咀嚼硬物,並使用含氟牙膏增強牙體抗酸能力。定期進行口腔檢查,及時發現材料邊緣微裂紋,可將二次修復需求降低60%。
採用水平顫動拂刷法刷牙,將牙刷與牙長軸呈45°角,避免橫向用力。胃酸反流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,並在餐後用清水漱口。
楔狀缺損的修復需綜合考量牙體解剖、材料性能與患者習慣,通過維港口腔官方網站或電話:+852 69326599;+86 13266962280,提前預約,選擇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規範治療,並配合長期維護,才能有效降低材料脫落風險,延長修復體使用壽命。
推薦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