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不少人都有過塞牙的困擾,吃飯時食物卡在牙縫中,既難受又尷尬。塞牙,在醫學上稱為食物嵌塞,一口正常健康的牙齒很少會出現這種情況。那麼,究竟點解會塞牙呢?下面就由維港口腔為大家詳細介紹。
人類的牙齒猶如精密齒輪,正常情況下鄰接處應緊密無縫。然而,先天牙齒排列不齊(如虎牙、牙列擁擠)會導致接觸點異常,形成天然「夾縫」。尤其在乳牙替換期,兒童因頜骨發育出現生理性間隙,若清潔不及時,食物殘渣便會乘虛而入。此外,智齒生長位置不正(如斜向萌出)更會與鄰牙形成「死亡三角區」,成為肉絲、菜渣的終極避難所。
鄰面齲猶如牙齒間的「蛀蟲隧道」,初期僅表現為隱匿的小黑點,卻會逐漸蝕穿牙釉質,形成肉眼難察的缺口。8歲女童圓圓正是因鄰面齲導致四顆牙齒出現空洞,最終發展為嚴重塞牙。這種病變若不及時治療,還可能誘發牙髓炎,出現劇烈跳痛。
牙周炎引發的牙槽骨吸收會導致牙齦向根方退縮,暴露的牙根猶如脫去盔甲的士兵,鄰間隙形成「V型溝壑」。長期橫向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的人群,更會加速這一過程,最終形成影響美觀的「黑三角」。
黏附在牙面的生物膜——牙菌斑,不僅會產酸腐蝕牙齒,還會誘發齦炎。當牙齦因炎症腫脹時,洗牙後腫脹消退反而顯得牙縫變大,這是牙菌斑長期堆積的「後遺症」。
韭菜、芹菜等富含不可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,咀嚼後易斷裂成細絲狀,猶如「口腔絞肉機」。老韮菜的粗硬纖維更會嵌入牙縫深處,形成頑固殘留。牛肉乾、豬肉絲等韌性食物則會因咀嚼壓力被「擠壓」進狹小間隙。
年糕、糯米糍等粘性食物猶如天然膠水,會緊緊黏附在牙面及鄰接處。尤其在牙齒不齊或存在窩溝的部位,這些「糖衣炮彈」會持續釋放酸蝕物質,加劇齲壞風險。
採用巴氏刷牙法(刷毛與牙齦呈45度角,水平震顫)每日兩次清潔牙面,配合牙線或牙間隙刷深入鄰面。對於牙齦萎縮者,可選用特製的「L型」牙間刷,徹底清除死角殘渣。
每半年進行一次超聲波洗牙,去除頑固牙結石;發現鄰面齲應盡早補牙,恢復牙齒正常接觸點;智齒反覆塞牙者需及時拔除,避免「禍及鄰牙」。
烹調時將韭菜、芹菜等纖維類食物切細煮軟,減少纖維長度;粘性食物盡量在正餐時食用,避免隨意加餐。進食後立即用清水漱口,降低殘渣滯留機會。
塞牙看似小事,卻可能是口腔疾病的「先鋒部隊」。唯有瞭解其背後的生理病理機制,並持之以恆做好日常護理,才能真正告別「塞牙煩惱」,擁有健康美麗的口腔環境。如果您有其他牙齒問題,歡迎通過維港口腔官方網站或電話:+852 69326599;+86 13266962280,提前預約,可獲得免費牙齒檢查哦~
推薦閱讀: